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全體會議要求,充分挖掘普查成果蘊含的價值,加快普查成果的應用工作,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務院普查辦”)擬召開第二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經(jīng)驗交流會(線上線下結合),現(xiàn)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時間地點
時間:2022年10月26-27日,會期2天(含往返)
地點: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具體地點另行通知)
二、組織方式
主辦單位:國務院普查辦
承辦單位:浙江省應急管理廳
參會人員:國務院普查辦領導,各工作組、技術組相關人員,部分成員單位相關人員,各省份普查辦相關人員。
三、初步議程
國務院普查辦主任鄭國光同志出席交流會,國務院普查辦副主任主持交流會。
(一)上午議程:領導致辭和交流發(fā)言
1.領導致辭;
2.有關成員單位交流成果應用情況;
3.交流發(fā)言:請有關典型省份匯報成果應用情況并做經(jīng)驗交流。
(二)下午議程:三個板塊的專題報告
1.專題一(國務院普查辦主持)
2.專題二(浙江省應急管理廳主持)
3.專題三(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主持)
報到當天下午組織實地考察浙江省平湖市數(shù)字化平臺建設和應用。
四、論文征集
本次交流會面向各省份普查辦、各成員單位、國內災害管理人員、科研工作者,以及關心風險普查事業(yè)的同志征集論文。論文征集主要方向如下:加強普查成果在社會綜合治理和公共服務、自然災害綜合防治能力提升方面的應用;促進普查成果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重大戰(zhàn)略中的應用;普查成果在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國土空間規(guī)劃、產(chǎn)業(yè)發(fā)展、社會保障等重大規(guī)劃編制中的應用;普查成果服務于國家重大基礎設施、社會公共服務、綜合防災減災、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領域重大工程建設中的應用投稿者應于2022年10月15日前提交論文全文或摘要(論文格式見附件2),國務院普查辦視情將論文結集成冊。請通過電子郵箱將論文電子版提交至77088351@qq.com,來稿須注明詳細聯(lián)系方式。
五、其他事項
?。ㄒ唬┙涣鲿e辦期間,會場將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參會人員須落實當?shù)匾咔榉揽匾?,確保防疫安全。如遇疫情防控形勢變化等不可控因素影響致論壇舉辦形式改變,將另行通知。
?。ǘ┱埾嚓P單位人員做好發(fā)言準備。
附件:
1.交流會報名表
2.征文格式
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2年9月20日
?。?lián)系人及方式:麻楠楠,010-52811070,13811781121;崔子健,010-52811091,15001231963;52811089<傳真>)
?
附件1
附件2
第二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經(jīng)驗交流會征文格式
?
1.來稿應署真實姓名,注明第一作者個人信息,單位部門全稱、地址、電話及郵編。第一作者個人信息包括性別、技術職稱、學位及研究方向。
2.署名者應為稿件內容的主要責任者,署名人數(shù)一般不超過3人。
3.稿件篇幅一般不超過6000字。
4.稿件層次編排如下:中文文題,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5.公式及文中物理量采用斜體,單位須使用法定計量單位,正體書寫。矢量、張量和矩陣符號用黑體。外文符號及物理量凡易混淆者,應注明文種、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等。
6.公式、圖、表全文分別統(tǒng)一依次編號,如圖1、圖2,表1、表2。
7.參考文獻限列作者親自閱讀和已公開發(fā)表或有案可查的主要文獻,并按文內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編號,列于文后。
8.文章布局和字體格式如下:
?。?)文章題目:華文中宋,三號加粗,居中。
(2)作者:楷體_GB2312,小四,居中。
(3)單位:宋體,小四,居中。
?。?)摘要:摘要和關鍵詞為黑體,小四;摘要內容為楷體_GB2312,小四。
(5)一級標題:華文中宋,四號。
?。?)二級標題:黑體,小四。
?。?)三級標題:楷體_GB2312,小四(最多到三級標題)。
?。?)正文:宋體,11號,行間距1.25倍。
?。?)參考文獻:黑體,小四,居中。文獻細目:宋體,小五,數(shù)字和字母為 Times New Roman。